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矛盾是个“历史误会”|红黑榜

新媒体中心 福卡智库 2022-06-10


编者按

红黑榜》是福卡智库针对媒体上各路专家学者、机构、名人乃至自媒体人言论的一个汇总分析,以给读者展现分析、研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问题的不同视角。频率为每周一次。


红榜为优秀榜,黑榜为差评榜。上榜的依据包括逻辑性、常识性、洞察力、思想深度和可读性等。


我们秉持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的宗旨,仅依据相关人士、机构或媒体针对某些问题或事件的分析本身为评选依据,不涉及他们以往的立场、表现和背景。上过红榜的也可以上黑榜,反之亦然。






红榜

黄育川:奇怪现象——中美“贸易战”却无关乎中美贸易(一)


https://www.guancha.cn/HuangYuChuan/2018_11_15_479684_s.shtml


原文选摘

美国人把中国的贸易顺差与美国的贸易逆差做了一种因果性关联,双方是紧密相连的,真的是这样吗?当然,这种假定性的因果关系很容易被推断出来。比如两个人做买卖,一方亏了一些钱,那么必然意味着对方赚了同样额度的钱。


但是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两国的贸易顺逆差没有因果性的共存关系。如果贸易摩擦所基于的那些分析框架能说的通,那么双方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调整关税和汇率等等,很遗憾,目前美国人对中美贸易顺逆差的理解是说不通的。


贸易摩擦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其中一方认为双方的贸易走向严重影响了另一方,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这很奇怪,我把它称之为中美贸易相关性谬误。


第二个问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坚定地认为美国大量的海外投资都流向了中国,顺带着大量的工作机会也流向了中国。


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每年在海外的投资额大约有5万亿美元左右。日本的海外投资,投往中国的占了20%,台湾投往大陆的占他们“海外投资”总额的25%,韩国是15%。那么,大家可以猜一下,美国的这个数字是多少?15%?20%?10?都错了。


我告诉大家答案:1%!只有百分之一,这很奇怪,因为所有人都假定这个数字应该会很高,但现实就是如此。这个数字太小了,小到都让人无法理解。


涉及到中美关系,这是第二个惯常理解谬误,换言之,美国的海外投资正在大幅度向中国倾斜这样一个看法是错误的。


美国人说,为了减少我们的贸易逆差,你们中国必须要多买我们的东西。中国人还能从美国进口多少呢?波音?中国人已经有了波音一半的海外订单,洋垃圾?对不起,中国人以后不再进口了,手机等电子产品?美国输出的却是服务而不是产品制造本身;汽车?牌子也都不是美国的。所以,留给中国人买更多made in U.S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入榜理由

这篇文章通过一系列详实的数据,以简明轻松的笔墨,澄清了关于中美贸易战中的几个认知误区,让人对中美贸易、投资状况及经济实力的对比有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作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美贸易战的直接原因是两国长时间的贸易顺逆差,但两国之间贸易逆差的因果关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不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知误区?对此,作者没有进行分析。


福卡智库认为,中美之间实际存在“历史误会”。美国方面认为,中国的崛起挤占了美国的利益,造成了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就业岗位被抢走。


但实际上,美国的问题有其自身内在的必然性,而且,正是由于中美之间存在三个“第三者”(跨国企业、资本、科技),加剧了美国的问题。


然而,各方对此却缺乏认知,三个“第三者”获利,矛盾则留给了有关国家。详细论述可参见《福卡分析》相关文章及“收听德培”中的《大时代序幕》和《五大热点事件背后玄机》专栏。





第一批被“双十一”薅羊毛的年轻人,已经禁欲了



原文选摘

这届年轻人,其实很实在 

年轻人在花钱这件事上越来越理智,其实也是一种无奈。


节约是贫穷滋养出的美德。根据我们的调查,60%以上的年轻人人认为“没钱”是其省钱的主要原因。出生于改革之后的青年,不幸生活在新自由主义制造出的风险社会中。弹性制的工作之下,大量去技能化、灵活化的岗位被创造出来,使他们不得不面临缩水的薪酬与生计的不稳定。 


也因此,商家的促销活动越来越不能够鼓动年轻人出手。在“双十一期间影响消费欲望的因素”当中,广告宣传是最无足轻重的一项,只有20%的年轻人认为广告对是否购买有重要影响。甚至有不少读者表示,自己对”淘宝爆款、抖音爆款“字样的商品避之唯恐不及。身经百战的年轻消费者们早就不再相信商家会给予什么真正的实惠,理性与实在已经成为了他们普遍的消费特质。


尽管还是有一小撮“佛系买手”,看起来紧跟“双十一”买买买大军,实际上却别有动机。购物不是目的,“减压”、“感受氛围”才是他们疯狂浏览降价商品的会场的真正理由,“双十一”最大的作用,不是给家里的衣橱添砖加瓦,而是疏解平日里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释放内心的欲望,获得片刻的放松,至于最后买不买东西,那都随缘。 


在对过往双十一的吐槽中,62%的年轻人认为商家让利并不多,省不了几个钱。68%觉得优惠规则太复杂,既考语文又考数学,很容易被绕晕。近52%的青年表示,他们想买的东西并!不!优!惠…



入榜理由


“一颗土逗”对于消费主义和其背后的经济新自由主义持批判的态度。


这篇文章是一个针对225位年轻人的双十一消费问卷调查的总结。做这样的调查,作为一个视角去了解现在大家想象中消费主力军的一个心态是有现实意义的。


根据这份问卷,大多数年轻人消费越来越趋于理性。一方面,这可能和网络原住民对于各种营销套路的“免疫力”天然就比上一代强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人对各类广告和繁琐的优惠政策越来越无感。似乎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抗体也呈现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势头。


另一方面,这与年轻人经济状况窘迫的现实也紧密相关。参与调查的相当大比例的年轻人认为,自己消费理性的根本原因就是“穷”。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民调不可避免存在“机构效应”。且不说二百多个人的调查样本基数是否足够大到可以代表全体,单就一家有明显立场的媒体而言,其所做的民调也可能受限于受众的意识形态特性和经济状况。


黑榜

共享单车“坟场”乃是正常的市场竞争结果 (作者:江德斌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103995.html


原文选摘

表面上看,共享单车“坟场”是行业衰落的结果,令很多人对该行业产生质疑,认为是在浪费社会资源,属于一个失败的项目。其实不然,无论哪个行业,都会经历类似的兴衰周期,通过市场竞争来优胜劣汰,似乎会造成资源浪费。可最终这些遭到淘汰的资源都会被重新整合、利用,进入新的经济循环里。

而且,共享单车“坟场”都是临时存放的场所,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被重新拉走,要么重新进入市场,要么进入回收环节,这两种都是资源重新利用的证明,也是其它行业都存在的过程,只是大众对共享单车接触更多、更熟悉罢了,才会产生诸多不理解。因此,对于共享单车“坟场”,大众不必太过悲观,要理性看待行业兴衰周期,用经济常识看待市场竞争。

入榜理由

表面上看,共享单车当下的状况似乎确实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透过表面看本质却绝非简单如此。


想想看,共享单车是如何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在众多城市遍地开花,乃至形成“坟场”的?是资本的力量。


资本是代表市场的力量吧?是。但是,当蜂拥的资本以烧钱的方式低价恶性竞争之时,资本已经发生变异,市场也开始扭曲。这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自由竞争的市场,而是靠烧钱碾压对手直至形成垄断。


在这样的市场中,比的不是谁的模式更好,谁更经济、更有效率,而是比谁可烧的钱更多,谁能撑得更久,让对手先死(或先缴械投降)。这与自由市场竞争的资源优化配置已然背道而驰。如此,才会形成这种闻所未闻、前所未有的“单车坟场”,恐怕连当年西方把牛奶倒入海里都无法与此相提并论。


换言之,当下共享单车是披着市场竞争的外衣,行市场变异之实。而过剩的资本是背后的“主谋”。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此过程中,普通消费者确实从中获得一定便利。但这是以大量的资源浪费为代价的。这里不是要否定共享单车,但如何让市场更有效率和效益,尽量避免在此过程中造成市场扭曲、形成问题,是需要企业、政府乃至资本考量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